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什么xxx?是转型、改革还是革命?
虽然表述为”转型”,但实际上:
- 本质是一场革命性变革
- 需要上升到改革甚至革命的高度
- 涉及技术、人心、管理、领导等多个层面
- 不能轻视其深度和复杂性
提示
思考变革的深度和广度
数字化转型中最难的是什么?
最难的不是技术,而是:
- 人心
- 管理
- 领导力
- 如何引领整个团队向前迈进
关键洞察:技术虽难度很高,但最难的是人的因素
提示
考虑技术之外的因素
数字化转型中的两个主要思维偏差是什么?
- 幸存者偏差:
- 过分关注成功案例
- 忽视失败教训
- 可能导致决策偏差
- 确认偏差:
- 只接受符合自己想法的观点
- 忽视相反证据
- 这两个偏差往往同时出现
提示
考虑决策中的常见误区
数据孤岛的本质问题是什么?
本质是权力问题而非技术问题:
- 数据代表权力和力量
- 打通数据实际是标准化公司组织结构
- 类似”书同文,车同轨”的统一过程
- 需要处理权力和组织架构问题
提示
思考技术之外的原因
关于数字中台建设,需要注意什么?
关键考虑:
- 需要达到一定数字化成熟度
- 要先确定公司IT水准和数字化进程阶段
- 早期重点是后台
- 效果不好可能是前台问题
- 中台本身无所谓好坏,关键是适合度
提示
考虑前提条件
真正做过数字化转型落地的人有哪些共同感受?
三个核心感受: 6. 这不仅是转型,而是一场革命 7. 技术很复杂 8. 比技术更复杂的是人心
关键:强调了人的因素比技术更具挑战性
提示
思考实践经验
数字化反馈链的核心原理是什么?
基于维纳控制论的思想: 9. 在社会每个环节加入负反馈信号 10. 通过PID方式进行控制和管理 11. 实现精准度 12. 建立整个社会的数字化反馈链 13. 最终产生智能
提示
考虑控制论视角
数字化反馈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?
四个基本环节: 感知层:收集数据和信息 分析层:处理和分析数据 决策层:根据分析做出调整 执行层:实施改进措施 形成闭环:执行结果会被重新感知,开始新的循环
提示
思考反馈系统的要素
企业中的数字化反馈链是如何工作的?
以销售系统为例: 收集销售数据、客户反馈(感知) 分析销售趋势、客户偏好(分析) 调整产品策略、库存水平(决策) 实施新的营销方案(执行)
- 观察新方案效果(新的反馈)
提示
考虑企业运营场景
“以为转型很难,或许是因为我们面临的生存压力还不够大”这句话揭示了什么?
关键洞察: 2. 转型阻力常来自舒适区 3. 生存压力是最大的变革动力 4. 疫情期间数字化转型加速印证了这点 5. 没有压力时容易找借口推迟转型
提示
思考变革动力
在”标准答案满天飞”的时代,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?
核心方法: 6. 回归科学精神和实证精神 7. 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” 8. 关注实际效果:
- 效率提高
- 成本下降
- 用户满意度提升
- 不盲从他人经验,要结合自身实际
提示
考虑科学方法
数字化转型中的CPS(信息物理系统)核心是什么?
核心要素: 10. 物理空间映射到数字空间 11. 在数字空间进行计算和优化 12. 优化结果反馈强化物理空间 13. 实现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的融合 14. 最终目标是信息物理系统的融合
提示
思考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的关系
为什么说不能在不加约束条件的情况下谈转型?
关键原因: 15. 需要明确”Context”(上下文/前提/环境) 16. 转型方案必须考虑具体约束 17. 不考虑约束条件的方案可能:
- 不完备
- 没有根据
- 难以落地
- 类似计算机程序必须有约束条件
提示
考虑Context的重要性
Mark Weiser在1991年提出的”无处不在的计算”愿景有什么特点?
关键特点: 19. 计算将无处不在 20. 计算将融入到不被感知的程度 21. 这一远见塑造了现代技术发展范式 22. 30年后的今天正在逐步实现这一愿景
提示
思考计算的普遍性
Jim Gray提出的”第四范式”是什么?其意义何在?
第四范式: 23. 是数据驱动的科学发展观 24. 超越了实验和计算的传统方法 25. 标志着科学进入数据驱动时代 26. 2007年提出,预见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
提示
考虑科学发展方法的演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