议论文
外部性的两则故事
子贡赎人故事
孔子时代,鲁国有一条法律,如果鲁国人在其他国家沦为奴隶,有人将其赎回后,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。
孔子的弟子子贡赎回了一个鲁国人,但拒绝接受国库的报销。你怎么看?
孔子知道后,批评了子贡的行为,认为他这样做会使其他人觉得接受报销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,从而阻碍更多的人去赎回鲁国奴隶。
孔子认为,行善应该考虑社会影响,而不是单纯地追求个人的道德高尚。如果一个人的行为阻碍了更多人行善,那么这种行为就失去了意义。 子贡的行为,你可以认为是他自己的事,他不想领报酬,那是他的事。但是,这件事产生了一个不好的外部性,就是别人就也会羞于领酬劳,而羞于领酬劳,救人的积极性就会下降。
一件事的处理方式,就会给外界一个示范,你也可以这么做,产生这种影响,这在经济学上叫做具有“外部性”。
李嘉诚出售港口事件
李嘉诚最近出售巴拿马两个港口,遭到香港和国内媒体的热议和批评。 李虽然过去对外讲过,自己是“在商言商”,是个商人。如何看?
你觉得自己在商言商,和真正的影响是不是仅仅“在商言商”,这是两回事。
社会是个有机体,做为著名人物,此事具有巨大的外部性。因为所谓政治立场,你只要身在这个环境中,不管你参不参与政治,这都代表了一种立场 。参与,或者支持谁,是一种立场;不参与,退出,其实也是一种政治立场。必须考虑到社会影响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