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朗克知识与司机知识

Output

许多人都听过关于普朗克的一个笑话。普朗克获得诺贝尔奖之后,到德国各地作演讲,每次讲的内容大同小异,都是关于新的量子物理理论的,时间一久,他的司机记住了讲座的内容。司机说:“普朗克教授,我们老这样也挺无聊的,不如这样吧,到慕尼黑让我来讲,你戴着我的司机帽子坐在前排,你说呢?”普朗克说:“好啊。”于是司机走上讲台,就量子物理发表了一通长篇大论。后来有个物理学教授站起来,提了一个非常难的问题。演讲者说:“哇,我真没想到,我会在慕尼黑这么先进的城市遇到这么简单的问题。我想请我的司机来回答。”

好啦,我讲这个故事呢,并不是为了表扬主角很机敏。我认为这个世界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种:一种是普朗克知识,它属于那种真正懂的人。他们付出了努力,他们拥有那种能力。另外一种是司机知识。他们掌握了鹦鹉学舌的技巧;他们可能有漂亮的头发;他们的声音通常很动听;他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但其实他们拥有的是伪装成真实知识的司机知识。生活中要分辨很多司机知识的人也是个困难的事。

—查理芒格

源自胡适《容忍与自由》的故事

Output

在三百多年以前,英国有一位哲学家叫做培根。他可以说是鼓吹方法论革命的人。他有一个很有趣的譬喻:他将做学问的人运用材料比做三种动物。第一种人好比蜘蛛。他的材料不是从外面找来,而是从肚里面吐出来的。他用他自己无穷无尽的丝做成很多很好看的蜘蛛网。这种人叫做蜘蛛式的做学问的人。第二种人好比蚂蚁。他也找材料,但是找得了材料不会用,而堆积起来;好比蚂蚁遇到什么东西就背回洞里藏起来过冬,但是他不能够自己用这种材料做一番制造的工夫。这种做学问的人叫做蚂蚁式的学问家。第三种人可宝贵了。他们好比蜜蜂。蜜蜂飞出去到有花的地方,采取百花的精华;采了回来,自己又加上一番制造的工夫,成了蜜糖。培根说,这是做学问人的最好的模范——蜜蜂式的学问家。

Output

无论阅读、学习、工作似乎都可见这几种类型:

蜘蛛类型大概有几种特征,闭门造车、心态保守、将外部资源都看成敌人,或者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;

蚂蚁类型大概属于死记硬背,囫囵吞枣、人云亦云、只会堆砌信息、无主见的拿来主义者;

蜜蜂类型则是善于学习者,撷百家之长为己所用,且有独立之见解者。